按照分配理论,在土壤/沉积物一水系统中,污染物的性质决定其分配行为(比如辛醇一水分配系数越高,它在土壤有机质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就越大)。土壤/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一解吸是可逆过程,也就是说有机污染物从土壤/沉积物中解吸时应该没有滞后现象发生。如图4,如果解吸完全可逆,则溶质(1,2-二氯丙烷或1,2-二氯丙烷)的解吸等温线应和吸附等温线重合,即应符合线性解吸;当土壤中含有溶质浓度为,用不含溶质的水解吸时,解吸平衡后(C,动应落在图中等温线2上的A(C,,q9)点,而实际解吸为非线性的;平衡后(C,q)落在图中等温线1的B<Q,qa)点上,显然有Q《Q,即1,2-二氯丙烷和1,2-二氯丙烷的解吸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并且土壤中溶质浓度为越大,滞后效应也越大。解吸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在吸附过程中发生了锁定,有机质中非解吸点位的存在是有机质中有机物污染物发生锁定的根本原因。土壤颗粒中有机质和粘土矿物是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两个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膨胀粘土矿物的化学吸附,能明显增加土壤中除草剂的含量,同时造成进人粘土矿层间的有机污染物解吸困难。指出,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2%时,粘土矿物与有机质共同对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滞留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低有机质含量允许阿特拉津快速进人土壤吸附区域内部本文研究的三种土壤样品的总有机碳均小于1%且很接近,但勃粒含量不同。而1,2-二氯丙烷和I,2-二氯丙烷在三种土样中的解吸行为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土壤中TOC含量不是其解吸的主控因素。1,2-二氯丙烷和1,2-二氯丙烷在三种土样的解吸难易程度与粘粒含量存在对应关系,赫粒含量高的难于解吸。www.anhuanche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