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N:添加对二氯丙烷火焰中心线温度的影响趋势与CO:相同,但效果较弱。当Q(Nz)从0增加到33.33mI./min时,二一5mm处的温度仅降低了46.3K。结合图3可以发现,随着H:和N:的增加,二氯丙烷火焰亮度即二氯丙烷火焰发射强度无明显变化,而Cz的添加则使二氯丙烷火焰亮度明显减弱,这说明Lz的添加降低了二氯丙烷火焰的燃烧温度,而H和Nz的加人对二氯丙烷火焰温度作用较小,与图6的实际测温情况相符。 (1)根据图像中二氯丙烷火焰及光晕的像素灰度分布特性,设计了一种动态I值法。在图像处理过程中,有效地过滤了光晕成分,实现了简单实验条件下二氯丙烷火焰参数的准确提取。 (2)COz,HzNz添加使二氯丙烷火焰蓝色区域扩大,且△S,(COz)一1.50S,(Hz)一30S,<N2>;二氯丙烷火焰蓝色区域截面积与总截面积之比在COz作用下增大最为明显。因此,CO:对抑制二氯丙烷燃烧过程中碳烟生成的效果最好。 (3)随着Cz和Nz的增加,二氯丙烷火焰高度和表面积无明显变化,而H添加则使其明显增加,大幅提高了热释放速率。C02,H2,N2这3种气体添加剂中,CO2对二氯丙烷火焰的降温作用最强。其中Lz与Nz添加对二氯丙烷火焰中心线温度的影响趋势相同,而H:更复杂。在距喷火嘴10-35mm处,二氯丙烷火焰温度随着H:的增多而升高,这是由于碳烟产量下降导致的热损失减少量大于稀释和二氯丙烷火焰表面积等作用造成的热损失增量。http://www.anhuanchem.com |